塞下曲·其一

朝代:唐诗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复制
完善
塞下曲·其一-音频朗读
塞下曲·其一-视频赏析
塞下曲·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上曲·其一》。诗歌主要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守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同时以游侠儿为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和敬仰。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诗人以蝉鸣开篇,渲染出边塞的空旷与寂寥。八月是边塞的深秋时节,而萧关道是通往边塞的重要道路,这里的描绘既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边疆的艰苦和孤寂。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和荒凉。无论是出塞还是入塞,都充满了寒意,而四处可见的黄芦草更是加剧了这种荒凉感。这种环境描写,不仅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也凸显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诗人转而对边塞将士进行赞美。幽并客指的是来自幽州、并州的壮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不畏艰难,长期在边塞生活,甚至与尘沙共老。这种豪情壮志和牺牲精神,是诗人深深敬仰的。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在赞美边塞将士的同时,诗人也对那些只知矜夸自己的游侠儿进行了批评。他们只看重个人的荣誉和炫耀,而不懂得为国家付出和牺牲。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边塞将士的高尚品质。 整首诗以边塞的自然环境和将士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牺牲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敬仰和赞美。同时,诗人也对那些只知矜夸自己的游侠儿进行了批评,借此表达了对真正英雄主义的崇敬和推崇。
复制
塞下曲·其一的赏析二
首句“蝉鸣空桑林”,以蝉鸣衬托出桑林的空旷和萧条,营造了边塞的荒凉氛围。 第二句“八月萧关道”,点明了时间是八月,地点是萧关道,这是边塞的一条重要道路。 第三句“出塞入塞寒”,描述了边塞的寒冷气候,突出了边塞将士的生活艰苦。 第四句“处处黄芦草”,描绘了边塞地区满目黄芦草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边塞的荒凉。 第五句“从来幽并客”,幽并指的是幽州和并州,即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这里指代从军之人。 第六句“皆共尘沙老”,表达了从军之人都在风尘中变老,突出了从军的艰辛。 最后两句“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劝诫人们不要轻易从军,不要像那些游侠儿一样,只是炫耀自己的骏马。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态度。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劝诫人们不要轻易从军,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对。
复制
塞下曲·其一的赏析三
《塞下曲》是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诗中通过“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秋天的荒凉景象。接着,诗人以“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的寒冷和萧瑟。诗的后半部分“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表达了守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默默奉献,而“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则批评了一些游侠儿只知夸耀外表,而不注重内在品质的行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游侠儿的批评。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同情和敬意。同时,诗人也批评了一些游侠儿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在品质的行为,表达了他对这种虚夸行为的反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复制
知了在空旷的桑树林中鸣叫,八月的萧关道上一片凄凉。无论是离开边塞还是进入边塞,到处都是寒冷的景象,到处都长满了黄色的芦草。自古以来,那些守边的将士们,都是在风沙中逐渐老去。不要学那些游侠儿,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好马。
复制
完善
萧关:古代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幽并:指幽州和并州,古代北方的两个州,这里泛指北方边塞地区。 客:指守边的将士。 尘沙:指边塞的风沙。 游侠儿:指一些好勇斗狠、喜欢四处游荡的年轻人。 矜夸:夸耀。 紫骝:指好马。
复制
完善
sāi
xià
táng
shī
wáng
chāng
líng
chán
míng
kōng
sāng
lín
yuè
xiāo
guān
dào
chū
sài
sāi
hán
chǔ
chù
huáng
cǎo
cóng
lái
yōu
bìng
jiē
gòng
chén
shā
lǎo
xué
yóu
xiá
ér
jīn
kuā
liú
hǎo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