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朝代:唐诗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复制
完善
夜归鹿门山歌-音频朗读
夜归鹿门山歌-视频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夜归鹿门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诗人以山寺的钟声和渔梁渡头的喧闹声开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钟声悠扬,给人以宁静之感;而渡头的喧闹则透露出尘世的繁忙。这种对比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俗的不同感受,也预示了他即将离开喧嚣,回归自然的决心。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描述了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的情景,而他自己则选择乘舟返回鹿门。这里的“人”与“余”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与众不同的选择。他选择离开人群,回归自然,显示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月光照亮了烟雾缭绕的树林,诗人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这里的“忽到”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庞公隐居之地的向往和敬意,也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岩洞的门扉,松间的小路,都是那么寂静幽深,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这里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庞公隐居之地的清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绘自己夜归鹿门的情景,诗人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复制
夜归鹿门山歌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从山寺旁经过,听到钟声,观察到渔梁渡口人们争渡的喧闹场景,然后自己乘舟归隐鹿门的宁静景象。 下面是对诗中每句的简要解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诗人在傍晚时分听到山寺的钟声响起,标志着一天的结束,也给人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氛围。 "渔梁渡头争渡喧":渔梁是一个渡口,人们在一天的工作后急于回家,渡口处显得喧闹和繁忙。 "人随沙岸向江村":人们沿着沙岸走向江边的村庄,这是一幅归家的画面。 "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自己则选择乘舟回到鹿门,鹿门是诗人的隐居之地,与世隔绝,象征着他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鹿门月照开烟树":月光照亮了鹿门,使原本烟雾缭绕的树木显得清晰,这里的“开”字意味着月光驱散了烟雾,展现出一片宁静的美景。 "忽到庞公栖隐处":诗人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庞公的隐居之地。庞公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庞德公,他是一位隐士,曾隐居在鹿门山。 "岩扉松径长寂寥":山岩如门,松树小径幽静而寂寥,这里的环境与世隔绝,静谧无声。 "惟有幽人自来去":只有像诗人这样的隐士,才能自由地来去,享受这份孤独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寺的钟声、渔梁的喧闹和鹿门的宁静,展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心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古代隐士的敬仰。
复制
夜归鹿门山歌的赏析三
《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隐逸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山寺、渔梁渡头、江村、鹿门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乘舟夜归,沿途的景色使他心生感慨,尤其是当他到达庞公栖隐处时,更是被那里的幽静和寂寥所打动。诗中“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超脱尘世的情怀。
复制
山寺的钟声响起,宣告白天已经结束,天色渐暗。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我随着沙滩边的人们向江边的村庄走去,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鹿门山上的月光照亮了夜雾中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山岩中的门扉,松树间的小路,显得格外寂静和空旷,只有我这个幽静的人独自来来去去。
复制
完善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昼已昏:白天已经结束,天色渐暗。 渔梁:地名,指渔梁渡口。 争渡喧:形容渡口人们争着过河的喧闹声。 沙岸:沙滩边。 江村:指江边的村庄。 庞公:指庞蕴,唐代著名隐士。 岩扉:指山岩中的门。 松径:松树间的小路。
复制
完善
guī
鹿
mén
shān
táng
shī
mèng
hào
rán
shān
zhōng
míng
zhòu
hūn
liáng
tóu
zhēng
xuān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
chéng
zhōu
guī
鹿
mén
鹿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
dào
páng
gōng
yǐn
chǔ
yán
fēi
sōng
jìng
zhǎng
liáo
wéi
yǒu
yōu
rén
lái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